坚持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做到点、片、带结合,乔、灌、草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植被体系,矿区可绿化面积达到100%的绿化覆盖率。矿区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生态保护区相辅相成,管理规范。煤炭的生产、提升及地面运输、储存、装车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一定效果处置,达标排放。先后投入430万元对运煤、运矸道路进行了硬化,解决了扬尘污染问题。投入1000余万元对矿工业广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实现雨污分流。2023年投入2000余万元进行矸石储装运系统建设,解决了矸石露天堆存环保问题,做到了排矸不见矸。

  该矿以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为目标,注重煤炭资源的精采细采。结合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等生产实际,对工作面布置来优化设计,创新生产的基本工艺,有效解决复杂构造煤层开采的难题。坚持严抓工作面层位控制、采高控制、支架放煤管理,将资源吃干榨净,提高工作面生产能力和资源回收率。该矿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严格落实资源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2021年至2022年,先后对杨屯镇、大屯街道共计1100余亩采煤塌陷地进行治理。截至2022年底,已复垦塌陷地10307.16亩,治理率达81.4%,加固湖西大堤累计土方量500多万立方米。

  该矿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矿井水、煤矸石的循环利用。矿井每年排出矸石总量约48万吨,矸石大多数都用在建材产品生产、筑路、复垦、回填等方面的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100%。矿井以建设节水型企业为目标,坚持把污水当水源,对污水做全面治理及回收利用。矿井水厂采用成熟的净化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保证出水水质要求。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井下防尘、地面煤流系统防尘、矸石山冲山、厕所冲厕、地面绿化喷洒等。投资400万元建设矿井水深度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除盐水用于职工洗浴、洗衣房等,浓水用于选煤厂洗煤用水、井下注浆等。生活垃圾污水厂深度处理后的水全部用于发电厂循环冷却用水,生活垃圾污水实现零排放。

  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生产的基本工艺进行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工作,废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节能降耗达到国家规定指标,企业多次获得节能减排先进单位。注重矿井设备提档升级,大巷采用变频电机车运输,大大降低了电能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斜巷运输使用变频绞车取代耗电量高、液压油需求量大、污染严重的液压绞车,提高了斜巷运输安全性。采煤工作面辅助运输工具单轨吊的使用,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运输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提高了矿井安全系数。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各项污染物指标和排放总量均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环保设施投运率达到100%,完好率达100%。

  该矿在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采、煤矸石利用、废水回用、湖泥充填采煤塌陷地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先后有160多台新装备、新技术投入于生产经营建设。坚持数字化矿山建设,实现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化。坚持优化系统,对已有的采区来优化设计布置,提高资源综合回采率。运用了以斜管沉淀技术为基础的井下用水闭路循环工艺,缩短循环水路径,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研究网格式放顶煤、综采轻型放顶煤等采煤技术的组合应用问题,实现了优势互补的综合生产作业布置方式,使矿井综合经济效益均处于最佳。

  坚持矿地共建、利益共享、一起发展的办矿理念,加大对矿区及周边群众的教育、就业、交通、生活、环保等支持力度,改善了生活品质,促进矿区和谐,实现办矿一处,造福一方。实施湖西大堤加固工程,保护了湖西地区400多万亩农田和200多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现正在实施井田西翼上方的杨屯镇一镇八村的搬迁,总计投入资金超16亿元,杨屯新区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搬迁总人口达27301人。压煤村庄搬迁,解放了村庄地下煤炭储量,节约了更多的土地资源,更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总编辑:李光荣副总编:韩一凡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