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全国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尽管中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先进技术靠引进、高端产品靠进口的严酷现实。中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亟需向高端转型。
全国两会前夕,德勤全球制造业组织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当前及未来五年均位居全球榜首。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从而为制造业升级开辟了发展空间,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2012年全社会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占GDP比例为1.97%,经过高速铁路、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等重大的国家投资工程,中国的高铁、水电装备、特高压输电站、输气输油管路等技术和装备,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全国人大代表、湘电集团董事长周建雄介绍说,近年来,湘电集团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由湘电重装牵头开发的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山成套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型电动轮汽车交-直-交逆变技术有效提高了装备的节能性和可靠性,液力驱动矿用绞车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0吨非公路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为目前国内之最。
创新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近年来,湘电集团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40%以上的增幅,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量双双突破100亿元大关。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安徽应流集团生产的高端承压管道阀门等特种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核电、超超临界发电、工程和矿山机械等关系国家经济、国防安全的战略性行业。然而,全国人大代表、应流集团董事长杜应流却深切地感受到生产的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目前我们企业用于生产铸件的自动化数控机床主要来自进口,一些基础材料和基础制作工艺、关键基础件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
王瑞祥表示,尽管中国已经变成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先进的技术靠引进、高端产品靠进口的严酷现实。其中高档数控机床90%依赖进口,数控系统95%依赖进口。
不仅如此,中国装备制造业昔日所仰仗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丧失,随着原材料和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优势日益减弱。同时,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受着经济增速放缓的考验,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整个行业亟需向高端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今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高端转型、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刻不容缓”绝非危言耸听。王金富说:“目前的形势可以说是前有虎,后有狼,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决心。如果不能掌握先进的技术、占据产业制高点、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企业,我们就只能一直徘徊在低附加值、低回报的中低端环节,甚至有可能连世界加工厂的地位都难以保住。”
早在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王金富就曾提出关于“把打造高端装备自主品牌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而事实上国家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去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出售的收益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
事实上,中国装备制造业界对于高端转型、产业升级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差别只是在具体践行过程中的成效与举措。因此,王金富认为,创新驱动在装备制造业整个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未来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属于那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他就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鼓励企业在自身实力比较弱小的情况下,更多地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创新、知识产权共享参与国际竞争,在充分的利用全世界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自身创新的比较优势和局部强势。
二是引进技术要注重消化和吸收。对于已经引进的技术,不能一味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是后期研发投入必须要跟上,否则只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三是要加强资源整合的能力,包括通过海外并购整合国际有利资源。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不同的扩张途径,盘活或放大国内外存量资源,能轻松实现投入少、见效快、补短板、强强项的目的。
四是国家要继续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联合攻关,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并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广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同时,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