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为建筑设计企业建造的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坞正式下水,预计将于2019年3月交付使用。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为建筑设计企业建造的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与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为“一型两船”)自2012年9月开始筹建,2014年7月获国家发改委项目建议书批复,到2016年初步设计得到批复,2017年9月开工建设。
“蓝海101”号调查船总长84.50米、主机功率2720千瓦、型宽15米、型深8米、设计吃水5米、满载排水量3297吨、续航力10000海里、最大航速14.5节、自持力60天、定员60人,配置相关科研仪器设施64台(套)。船舶为双层连续甲板、长首楼、尾滑道、垂直球首船型,全景式驾驶室、方尾、单机、单导管调距螺旋桨、单襟翼舵,配备了首/尾侧推、方龙骨、舭龙骨及可控式被动减摇水舱、动力定位及综合导航定位系统,操纵灵活,适航性和耐波性较好。
该船配备了国际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绞纲机、卷网机、自动拖网控制管理系统、电动变频CTD绞车、专用收放装置等甲板机械操控装备,可开展底层拖网、变水层拖网、延绳钓、鱿鱼钓等4种探捕作业方式,能够高效完成海洋渔业资源及环境调查并确保科学调查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主要功能包括:一是渔业资源调查功能,底层拖网、变水层拖网、延绳钓、鱿鱼钓的调查以及声学渔业资源评估;二是渔业环境调查功能,具有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体和沉积物理化环境参数的调查和分析功能;三是船基遥感信息接收与处理功能,具有接收风云三号、MODIS、NPP等遥感卫星接收能力,可实时获取海表温度、叶绿素、气象云图等渔场渔情信息;四是新型渔具渔法试验研究,具备各类渔具渔法现场试验能力,可承担海洋渔具选择性和标准化现场试验任务,开展远洋船用设备、新型渔具渔法及捕捞节能降耗技术海上试验工作。
“蓝海101”号的顺利下水标志着该船进入码头舾装施工阶段,预计将于2019年3月交付使用,建成后将在除南北两极冰区以外的海域承担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的常规、专项和应急调查监测、海洋综合调查和研究、海域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双边或多边渔业资源联合调查等任务,为开展渔业资源养护、环境修复、负责任捕捞、卫星遥感应用等提供支撑平台。
至此,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系列按照自小而大、自近而远的排列顺序,拥有100吨级近岸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船“中渔科101”号、300吨级近海渔业资源调查船“中渔科102”号、1500吨级远洋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北斗”号、3000吨级远洋及极地无冰区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全方面提升了在近岸、近海、外海及远洋等全方面开展渔业资源科研考察的能力和水平,为逐步加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号与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两艘调查船被誉为“渔业航母”,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科学调查船,也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和“农业现代化标志性工程”之一。
它们的顺利建造下水,标志着我国海洋渔业综合调查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将为我国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转变和提升国际渔业话语权地位,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两艘调查船是我国未来10年开展海洋渔业科学调查主力军,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通过与我国三大海区现有和待建的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船相互补充,将形成完整的全国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网络体系,进而明显提升对深远海的科研探索能力,为我国海洋渔业科学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